在移动增值业务成就的神话的误导下,大大小小的WAP站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一片叫好声中,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同时在3G的呼声里,第三方手机应用软件也开始百花齐放,但与移动互联网重蹈互联网泡沫时代的盲目跟风、炒作概念不同,第三方手机应用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从弥补手机功能角度出发,是务实经营的典模。即便务实,在获利之前,都必须经历长征路上风雨的考验。
智能手机是手机的一个发展趋势,在普及的过程中,就如同PC的普及一样,除了硬件本身的降价之外,大量丰富的应用软件是必不可少的。最早的一批第三方应用软件是为手机厂商开发的,比如掌上书院和手机QQ,他们的盈利模式是收取厂商的授权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速度加快,3G的召唤,市场竞争升温,由于缺乏好的收费通道,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诞生的第三方应用就只能大打免费牌,或把希望寄托于后向收费(累积用户,向广告主收取广告费用)。
据某个权威研究公司统计,目前可知的第三方应用多达380多个,对于一个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并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行业而言,这已经是一个僧多粥少的市场;并由于功能增强型软件具有较强的用户粘性,新开发软件比较难获得用户认可,导致了尚处于发展期的第三方应用软件同质化严重,往往是同一类应用里面有数个或者数十个同类的产品。这假如是在有着成熟的商业模式这样一个较为理想的市场前提下,这种竞争是对大家的一个相互促进,但现在的第三方应用市场还处于摸索和商业模式的验证过程中。从07年下半年开始,3G花落谁家一片迷雾,以前“热心肠”的VC们逐渐调整策略进入观望状态中,而市场环境偏又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商业模式的摸索和验证远没有花钱的速度快,无形中第三方应用厂商的日子难过起来,在这种状态下,互联网上的名言“剩者为王”同样适用于第三方应用软件。
长征的路上困难重重,除了坚持还必须多方探索,寻求生存方法。第三方应用除作为手机功能强有力的补充之外,从移动增值业务的角度来说还是一个新数据业务范畴的产品;在从第三方应用软件的三道坎分别是终端适配、收费、流量来说,前者和手机厂商有关,而后两者与运营商有关,运营商的优势就是计费通道和流量优势,并且随着国内运营商的国际化,定制手机的规范和数量都在增加。随着今年运营商的重组,3G迷雾也将揭晓,众所周知的3G是以数据业务为核心层的时代,这对于第三方应用软件来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说明:第三方手机应用软件不包含手机游戏,是指安装在手机终端上的手机软件并通过联网与服务器互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客户端。
《通信世界周刊》28期
----------------------------
一键转贴,快速捕捉生活精彩,赢每周好礼!查看活动首页>>
评论